通海县“十三五”科技与知识产权发展规划(2016~2020)
索引号:530423-003721-20170329-0005      发布时间:2017-03-29 08:42:33      修改时间:2017-03-29 08:44:28     
     [ 打印 ]

   根据《通海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通政发[2014]36号)要求,为推动通海县“十三五”科技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执行情况

“十二五”以来,通海科技工作紧紧围绕 “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文化和县”战略和“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目标,以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玉溪行动计划为契机,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科技工作的核心位置,不断强化科技管理与服务,积极组织单位、企业申报和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推动了全县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全县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5%科技进步水平综合指数位列全省第152013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

(一)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争取项目及资金补助成效明显

根据科技部、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和市科技局的相关要求,结合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势发展的特点,紧盯国家、省产业发展规划和重点支持领域,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需求,把“四看”(即:看是否有创新,看是否有市场,看是否有税收,看是否有带动性)贯穿科技、知识产权工作始终,组织申报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强省、国际合作、重点新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暨产业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一批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十二五”期间,全县共组织申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242项,获立项139项(其中:国家级30项,省级74项,市级35项),县级立项实施科技项目79项。争取国家、省、市级补助资金5608.33万元(其中:20111427万元,2012889万元,20131418万元,20141171万元,20151200万元)。

    (二)专利申请和授权有新突破

通过采取大力宣传普及专利法律法规和知识产权知识,不断增强单位、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积极做好专利纠纷调解工作,有效制止仿冒、侵权行为,切实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科技项目立项优先安排专利成果转化应用;将专利权作为项目申报实施考核的重要指标;强化申请专利的指导服务工作,鼓励单位、企业、个人对其创新性成果申请专利保护等多种有效措施,促进了全县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全县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快速增长,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十二五”期间,全县专利申请数共505件(其中:发明专利110件,实用新型303件,外观设计92),专利授权数368件(其中:发明专利32件,实用新型243件,外观设计93),发明专利有效量32件。

(三)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有新成效

围绕传统产业“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目标,以打造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为抓手,以五金工业园区和“云南通海电力配套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为依托,突出五金机电、彩印包装、现代农业、食品加工为重点,认真落实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政策措施,切实发挥传统产业优势,集聚科技研发力量,不断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力度。2014年底,通海县获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23.8%;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占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24.1%;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占全市的28.6%)、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占全市的8.3%);拥有省级创新型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省级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6家、省级优质种业基地4家、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家、省农业科技示范园3家。

    (四)推进科技平台,创新体系建设有新进展

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的建设、管理,先后在通变电器有限公司、通变配件有限公司、通变电磁线有限公司、通变冷作铆焊有限公司、红塔彩印包装有限公司、同宇传动件有限公司、通印股份有限公司、汉光包装工业有限公司、福慧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建立了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企业加速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制开发,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依托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开展科研、技术攻关凝聚一批创新能力强的科技人才,并在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项目的单位、企业实施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科技人才成长机制。全县科技平台数量不断增加、档次逐步提升、功能不断健全。目前,拥有通过认定的云南省级高原型变压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通印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创业平台12家;涌现出了冯明权、周丽琼、解德荣、沐卫东、张俊敏等市级学科技术带头人。连续四年(20102013年)获得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其中:20122013获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5产品被认定为云南省重点新产品。与瑞士先正达公司、德国PC公司、英国铠全集团、日本泷井种苗株式会社、荷兰迪瑞特公司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云南通变电器公司生产H级环氧树脂浇注干式变压器销售收入3.22亿元,云南云海玛钢有限公司生产的管接头2014年累计实现出口创汇2698万美元;同时与云南机械研究院、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河北工程机械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外3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借助“外脑”推进产学研合作,在集成创新资源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较好地促进了我县优势特色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五)科技富民行动惠及民生有实效

以实施国家富民强县项目《15万亩外销型无公害蔬菜产业化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农业科技创新。通过培育农业科技企业、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实施农业科技项目等方式,不断提升全县现代农业自主创新水平和优势产业科技支撑能力。围绕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民生领域,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开展科技攻关,加强技术集成,科技服务社会民生取得新进展。组织申报和实施了(市党政一把手)“杞麓湖南岸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示范工程”项目,争取省级补助资金280万元并通过验收。杞麓湖综合治理“省长办公会”重大项目废弃菜叶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及示范工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130.7万元(其中:省科技厅扶持资金1000万元,通海县政府土地折价投资800万元,自筹资金4330.7万元),占计划投资总额5324万元的115.15%。项目建成两条废弃菜叶脱水生产线,共24套破碎机组,以及有机肥车间生产线一条,蔬菜粉干燥车间生产线一条,自动打包码垛生产线一条,实现每天处理1000吨废弃菜叶,年产精制有机肥20万吨以上,同时配套建成一座日平均处理能力900T/d的污水处理工程,处理废菜叶产生的废水,污水处理后排放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生产的有机肥获得云南省农业厅颁发的《云南省肥料正式登记证》(登记证号:云农肥(2014)准字0930号);获得注册商标证书(第9941378号,“詹记”商标)。共申请专利24项,已获授权20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外观专利3项。项目建成投产,将有效解决通海蔬菜产业持续发展及其废弃菜叶对环境污染的矛盾,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

    (六)科普活动扎实深入

结合科技下乡、科技培训、科技帮扶、科技项目实施管理、专利行政执法和“世界知识产权日”、全国“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法律六进”等活动,积极开展《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云南省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五年共发放各种科技资料15100份,为群众提供科技咨询服务1117人次,进一步增强了公众的科技和知识产权意识,提高了企业运用科技和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二、“十二五”科技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研发能力相对薄弱。大部分企业自身技术水平低,研发力量相对不足,许多产业只是低水平简单重复、集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研发链。人才紧缺是“短板”。 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存在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问题,无力开展技术、工艺产品创新。据统计,我县专业技术人员5019人,其中企业1355人,占27%。尤其工程技术类、高新技术研发急需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和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员相当缺乏,拔尖技术人才更是数量无几。由于缺乏创新型拔尖领军人才,大部分企业没有研发团队,企业的技术中心数量少、层次不高、实力不强。

(二)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全县69家规模以上企业中,安排了研发经费的仅19家,占27.5%;有科技计划项目25户,占36.2%,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仍不足1%,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偏低。

(三)科技创新意识有待提高。一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者过多关注眼前利益,而对通过技术创新促进长期发展的意识不强,缺乏敢闯敢冒的创新精神。

三、总体思路与原则

(一)发展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为指导,根据《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云发〔20138号)、《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20132017年)的决定》(云发〔20139号、《中共玉溪市委、玉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玉溪的决定》(玉发〔201439号)。紧紧围绕通海 “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文化和县、旅游兴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构想,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以支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建立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培育全民创新意识、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拓展开放创新空间,促进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努力形成以自主技术、自主品牌为核心的自主创新局面,推进通海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使创新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坚持“创新、开发与引进并重”的思路,提高自身科研和技术水平,提高科技人员业务素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可靠、有效的科技支撑。

(二)“十三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原则

遵照“创新、开发与引进并重”的科技工作思路,通海县“十三五”科技与知识产权发展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智慧的精华,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未来五年(20162020年),是通海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也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抓住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出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发展路子,着力解决我县科技创新资源偏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完善、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等问题,在更高的层次上依靠创新发展寻求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科技的渗透作用放大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加快实现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为通海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对形成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既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变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又提升产业竞争力,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四、“ 十三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

20162020年,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区域创新空间,把通海建设成为玉溪科技成果孵化、示范、推广的重要基地之一,科技进步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突出的创新型城市。

  ――全县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左右。

  ――科技投入大幅增加,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财政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不低于1.5%以上;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其余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分别达到1%1%;全社会研发(R&D)经费投入强度达1%以上。

  ――取得对五金机电、彩印包装、食品加工、现代农业领域发展具有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10项以上。

  ――遴选里山五金特色产业园区为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认定。力争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30户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项目立项率达到30%以上。 

――年均组织指导10-15户重点企业申报国家中小创新基金,云南省科技创新强省计划、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科技惠民计划、对外科技合作计划、科技富民强县计划等10类科技项目;每年力争国家、省、市立项在10项以上。      

――建成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5个, 5个优质种业基地,科技型中小企业30个,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10户以上。

 ――建成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

 ――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专利年均申请保持在80件左右,有效发明专利保持在20件以上。

――强化科普宣传,让全县公众具备学科学、用科学的基本科学素养,县级财政安排人均科普经费0.5元以上。

五、实施“十三五”科技与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1. 加强政策宣传,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

深入乡(镇)、企业面对面宣传科技创新的意义、方法步骤和政策措施等,并采取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受国家、省、市、县表彰的自主创新企业的先进事迹,引导和带动其它企业提高自主创新意识。

    2.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开展产业化科技推进行动。以优势产业为重点,整合全县科技资源,攻克一批产业发展中的核心技术、瓶颈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重点支持五金机电、先进制造业、彩印包装、食品加工、现代农业等重点骨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突破共性技术,搭建创新平台,完善技术链、形成产业链,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二是实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以通海电力配套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五金机电特色园区建设为抓手,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支持基地园区内高科技企业承担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和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着力推进龙头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三是引导和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建立企业研发中心、实验室、试验基地等各类研发机构,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组织有实力的企业创建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高质量的企业研发机构。      

   3. 重视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创新提供智力支撑

一要认真抓好《通海县中长期人才规划?2010-2020》等相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完善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管理、培养和使用机制,不断壮大企业的人才队伍。二要优化人才环境。在企业内部,通过各种方式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不求全责备、尽力满足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充分放权、授权,予以实现个人价值的发展空间,进而产生巨大的创造力和竞争力。三要建立人才交流协作系统,为企业技术创新引进人才。通过与人才市场等人才服务机构的合作,建立人才交流的协作机制,指导中小企业招聘技术创新实际需求的人才。由政府推动,采取联合、共建等多种方式,推动企业和大专院校技术合作,建立以行业科研院所为依托的中小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行业研发中心。支持中小企业建立技术联盟,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产品的研究开发投入,促进成果转化。四要加大优秀人才奖励力度。对获得省、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优先向省、市推荐参加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评选。

   4. 建立和完善多渠道的科技经费投入机制

一是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政策措施,引导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投入主体。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和《中共通海县委、通海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通发【201313号)设立技术创新奖为契机,建立相关配套措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大力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二是优化财政科技资金投向,提高使用效率。把有限的资金重点用于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重大高新科技产业项目、重点攻关项目、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真正使政府投资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三是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争取产业技术的突破。把推进一批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产业攻关项目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抓手,以项目推进提高产业技术升级。四是完善和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政策措施,激励和引导企业增加研发经费投入,推动其成为科技投入、开发和成果应用的主体。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改进“企业研发费用计核方法”,加大“企业研发设备加速折旧”等政策的落实力度,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相关优惠政策。  

    5. 发挥社会推动作用,着力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府推动作用。重点是加强外部创新环境的建设,注重从企业发展的需求出发,整合各系统资源,培育和发展公益性服务机构,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研发机构流动。二是重点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建设以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为核心的公共研发平台,以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的公共技术平台,以提供检测条件为主的公共检测平台,以提供科研文献、情报、信息服务为主的科技信息平台等。三是推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国际和国内多层次科技交流与合作。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促进科技资源的共享、共用,推动区域科技协调发展。充分利用昆玉一体化的“同城效应”,以“科技成果交易会”和网上技术市场为载体,大力开展和参加系列大型科技交流合作活动,积极引进先进的专利和技术成果。四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健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工作体系,深化信息通报制度、案件移送制度和联合执法制度建设,及时调解调处知识产权纠纷,依法查处假冒、冒充知识产权行为;重点针对反复性、群体性侵权以及大规模假冒、盗版等行为,开展专项行动,进行集中整治;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充分调动和整合各种资源,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活动。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力度,推进知识产权机构和队伍建设,重视科技、经济、贸易、工商、文化等部门的协同,统筹协调全县知识产权重大事项,优化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宏观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促进知识产权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二)保障措施

1. 加大科技投入。认真落实国家、省、市鼓励创新驱动的各项政策及其相关配套文件,加大财政资金对科技工作的投入力度,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进一步发挥政府科技投入在全社会科技投入中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科技经费支持。积极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自主创新,完善科技经费管理,建立适应自主创新要求的科技经费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估体系,进一步完善贴息、后补助、创新奖励等经费资助方式,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绩效。

2. 落实税收优惠。落实对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符合条件的设备和软件等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技术转让所得税减免、创业投资企业税收抵扣、科技型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高端人才引进税收优惠等鼓励科技创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做到应减则减、应免尽免。相关部门应当结合具体政策的落实,制定方便企业申报和享受政策的实施办法。

3. 优化创新环境。加大创新成果、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型企业等自主创新典型的宣传力度。认真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推动形成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公众创新创业意识,营造鼓励创新、激励探索、包容个性、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丰富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科技文化精神内涵,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激发全社会创新潜力,推进创新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玉溪市通海县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